搬回熟悉的南方已經快兩個月了,一直,有一件事小小地困擾著我。
或許這也不是什麼大事,頂多就是人與人之間單純的對話記事而已。
我常想,若是大家都是說著一口標準京片子或是其他統一語言,或許事情就會簡單一些,只是,我住的村莊前後左右都是客家村─不管是黃昏市場的小販、老榕樹下賣麵的歐巴桑、木造中藥店的老伯…節奏明快的語調不管晨昏都在他們之間流動,而我也在這些人群中遊走著,並隨時有機會讓我檢視自己客家話是否還是依舊保有濃濃的口音。
遇到那些那些人時,我肯定是用客家話跟他們交談的,儘管我有些字句的清晰度已隨著離鄉的時間愈趨模糊失真,但就如方言的起始與流傳本身就沒有文字的,既然沒有制式的讀音,那些小時後爺爺奶奶的責備、父母親的嘮叨、大家庭的朝夕相處時光彷彿就成了我腦海中無形的注音符號,一字一音的拼湊出我的母語,這也正如專家所言:大腦並不是用英語思考,也不是用中文思考,圖像和聯想才是大腦自己的語言。
然而,當我在村莊附近遇到輩分比我小的年輕人,往往我都是毫不考慮地選擇講國語─就像今天在隔壁村雜貨店遇到的那兩位年輕店員。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有先入為主的念頭,雖然我明明知道客家電視台已成立一些年頭、鄉土母語教學也推動好一陣子、客語認證已漸漸推廣、客家美食與文化也不再是那麼的陌生…但對年輕的一輩我就是沒把握他們也同樣會用客語與我對談,那種不信任一部分源自於我週遭有太多只會聽但不會講的客家子孫,於是,我選擇放棄!
其實,用國語我依舊可以買到我要的東西,不是嗎?於是,交易與溝通慢慢變得單純起來。若是可以,我寧可選擇複雜一些,至少在每一次的互動往來中,能夠讓我在「ㄇㄟ」、「ㄛ一ˊ」…等尾音的繚繞中找回那散落的鄉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uthern77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