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數位照相館裡看到牆上那對照片時,我著實嚇了一大跳。
倒不是因為我認識相片中的人物,而是一則店裡頭宣傳海報上印著修復遺照的廣告。
事實上,我不是高科技文盲,關於眾多影像處理軟體的強大能力從不懷疑,只是當我看見一張陌生長者遺照從泛黃到翻新只不過剩下「Before」和「After」兩個字間10公分的差距時,我總覺得有那麼一點不自在,彷彿一個指令就能夠把所有回憶和情感都替換,甚至是抽離掉了。
我想,也許每個人對殘缺與完整之間的需求並不相同─泛黃照片上的皺摺是思念的堆疊;鮮豔相片上的光滑是傷痛的撫順…
不管是照片顯露出來的是歲月的斑痕還是技術的翻新,「失去」這件事情是真的了。
我也想到國家地理頻道昨晚播的「亞洲花絮集:贗品王國」專輯。一位隱埋在窮鄉僻壤的中國仿古者將新瓷放入他自己獨門秘方調配的溶液中浸泡,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換來千百年才得以累積形成的舊色效果。
仿古者不斷地作舊,鑑定家持續地辨識,在殘缺和完整的追逐中,古物本身早已在各朝代的穿梭與變身中迷失自己…
於是,無論以熱光鑑定法以玆辨偽或是採煙薰茶煮等法加工仿舊,「擁有」這項珍品是假的了。
那麼關於愛情的真實面貌,我們還有能力辨別嗎?若是完整的承諾只是翻新了殘缺的誓言,那麼,誰還會去在乎失去或是擁有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uthern77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