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用了些時間記錄近期騎乘過的一些林道,對我而言,獨自探索美麗林道其實不會上癮,而是無法停止,這種反覆「搜尋─出發─探索─記錄」的過程倒也不是對生老病死或是人生道理有什麼大徹大悟後的反動,純粹就只是想為自己的僅剩的一絲青春做點什麼事。我突然想起或許我們高中都讀過的夏宇《甜蜜的復仇》一詩:「把你的影子撒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
我不知道當我老的時候還有沒有酒可以飲,但是應該還能憶起那些在林道下坡騎乘中,汗水不斷被風吹乾的影子。
阿里山鐵道支線的石山線早已不見鐵道遺址,取而代之的是作為維護阿里山水源的山徑,由於是繞著石山而上,因此也稱之為「石山引水道」,不經意看到網友分享此路線後,選了一個非假日時光,於清晨即刻出發。
↑石山引水道的入口在台 18 線靠近 99.5k 附近,即從特富野古道入口再往信義鄉方向開不到五分鐘即可看見路口「鹿林山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指示牌,一旁有停車場,可停 5-6 台汽車。
說也奇妙,去年二月第一次來特富野古道時因為開過頭而來到這裡(去年精采的紀錄可以點這裡),當時還進去走了一小段,殊不知左線就是阿里山鐵道「石山線」,右線則是「霞山線」。
清晨溫度來到16度C,極為適合騎乘的溫度和天候。
↑林道的入口就是一整片的柳杉等著,當下都不知是因為海拔高而呼吸困難還是對壯闊的美景屏息。儘管這裡是柳杉疏伐營造複層林的作業範圍,但是對於一個在農村稻田玩耍長大的我而言,抬頭向上望這件事變得很奇特。
↑在林道轉彎處看見這三頂帳篷時,還真得有被驚嚇到,從現場擺設看來應該是有人在裏頭,只能放輕腳步快速通過。
↑標高 2800 公尺的石水山清晰可見,據悉可從鹿林前山前往。整個視野極為遼闊。
↑過不久即遇到第一座大崩壁,看似驚險,實際上有小小路徑可通過,建議快速扛車通過,這已經是無法騎乘的路面,加上右側為斷崖,謹慎為上。連日大雨過後極不推薦到訪。
↑過了崩壁之後就開始回到林道該有的原始面貌。
↑和其它曾騎過的林道比起來,石山引水道有趣的多,不僅有引水管,還有為數不少的小鐵橋。
↑還有一個更有趣的地方是這裡除了林相原始優美之外,樹林與石塊上滿布青苔和附生植物也是特色之一,讓人欲走還留,這也是低海拔林道少見的景象。
↑大概是此路線少有人來,以至於部分路段不僅草長,路面也不寬,多數時候我都選擇牽車而過。
↑另外,別看這些引水管線安安靜靜的躺在路面上,其實仔細看會發現流動的山泉讓它外表摸起來是冰冷的,而且千萬千萬不要從水管線上方騎過或是走過,因為非常的濕滑,建議不要輕易嘗試。
↑某些角落的視野極佳,在這個多霧的中高海拔山區,天候往往說變就變。
↑雖然獨自探騎略顯孤單,但是也因為這樣,身與心反而是自由的,想拍什麼角度的照片隨心所欲。
↑手機拍攝之騎乘畫面。
↑單程約四公里的林道,個人預估可實際騎行的路面不到一半,大多被水管線、石塊、高低落差所阻饒,如圖片所見,不過也是一種屬於越野的況味。
↑大多時候,水管線都是很安分守己的躺在主線道上,有時候則會看到新的與舊的水管線跳脫體制,暫時置身化外。
↑不知怎地,沿途一直看到這些水管線的同時,我想起了無敵鐵金剛..XD (無敵鐵金剛照片取自這裡)
↑越是原始的林道,拍照的技術似乎越單純,只要把單車擺上去怎樣都適配。
↑遇到此行第二座小鐵橋,不過橋身已從白色變身為藍色,橋是為了鋪設水管線而設的,橋不寬,因此單車除了用扛的之外,只能用翹孤輪來通過了。
↑手機拍攝之牽車影片,真的好忙啊...Orz
↑總覺得這裡簡直是奇幻電影的場景之一。
↑要前往水源頭必須穿過這個約長 50 公尺的山洞,單車只能先放置於此。山洞除了另一頭出口的光線之外,伸手不見五指,更令我有些怯步的是從洞口可以看到山洞的上方有不少蝙蝠在盤旋,一整個都毛了起來,遲疑了一分鐘後,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意念,開了手機的手電筒軟體後,蹲低身軀慢慢前進。
洞裡滿是東倒西歪的棧木、散落的石塊、厚實的淤泥以及冰冷的水滴,終於穿過山洞後,彷如新生,蝙蝠也對我沒興趣。
↑山洞內部其實是這副模樣,圖片取自這裡。
↑回程時手機拍攝之山洞影片,差點跌個踉蹌。
↑出了山洞等在前方的是另一座小橋,從天而降的不是禍,是石塊。
↑越往後頭,草叢越高,藍色小鐵橋越清晰可辨。時而需要拉鐵鍊而過。
↑來到此行第五座小鐵橋時,水流從天而降,我無法辨知是否為甘霖,倒是很狼狽的淋濕而過。
↑手機拍攝之橋與瀑布影片。
↑經過第六座小鐵橋時,我還想著水源頭的瀑布應該有著冷冽的泉水和寧靜的氛圍沒想到……………….
↑第七座小鐵橋因為落石崩塌而變危橋了,看的出來被土石砸爛沒很久的時間,我站在橋前不斷地想著要不要冒險通過?萬一橋斷了,摔下萬丈深淵又有誰知道?我選擇撤退,這肯定會是個理智的選擇。至於無緣的源頭瀑布,只能等下回再來探尋。
欲前往此地的朋友們記得出發前了解一下此橋是否修復了,以免撲空。
↑手機拍攝之橋毀畫面。
↑橋未毀的真實面貌,圖片取自這裡。
↑既然無法通過,那只能隨手紀錄此行的終點。
↑水源頭瀑布的真實面貌。圖片取自這裡。
↑回程時,視覺上又是截然不同的衝擊,也可以看看山洞入口另一端的真實面貌。
↑在山洞口小憩一會後,旋即開始下山。
↑瞥見高山植物毛地黃。
↑看似即將被大地回收的水管線止閥等設備其實很上相。
↑沿途的大小石塊彷彿走雕刻師朱銘的風格。
↑不消說,秋天季節拜訪這裡肯定是楓紅與杉林亂舞。
↑「霞山線」這回只能騎一小小段,和石山線比起來,我偏愛後者。
↑回程到特富野古道入口旁的洗手間時,赫然發現非假日的時段特富野古道竟然有這麼多人到訪,粗估至少有兩輛大巴士,二十輛小客車,好難跟去年二月到訪時門可羅雀的景象對比。
↑2015 年 2 月到訪時,特富野古道的清幽依稀記得。
p.s.
附上一些石山引水道相關資料,取自這裡
自阿里山沼平車站(舊火車站)向兩側分歧出往眠月及往自忠、新高口的鐵路,大致上可看成是林場鐵道的主要幹線,其他至伐木地點的分歧支線,才是作業用的鐵路。
從新高口分歧出有三條林場鐵路,一為霞山線,一為石山線,另一則為哆哆咖線(又名東埔線)。霞山線全長約八公里,從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年)開始使用,大約行駛到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年)前後;石山線的全長四公里,大約從民國三十六年使用到四十二年為止;哆哆咖線的壽命則較長,一直使用到伐木後期。它的全長有九點三公里,最大坡度千分之三十三,沒有隧道,但有橋樑四十九座,終點東埔的海拔二五八四公尺,由此過索道,則還有六點一公里的東埔下線。
- Jul 26 Tue 2016 09:28
導引 ─ 記阿里山鐵道石山線印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