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兩年前台中和屏東兩地往返兼課的日子,那時候覺得每週跑一回上四堂課是習慣,現在想起來卻是有點不可思議。在策馬特的第二天,選擇了從另一條路徑上山,當初那些遙不可及的壯麗山景如今卻和它糾纏不已,我習慣天晴之下的馬特洪峰,儘管對很多旅人來說它是顯得多麼不可思議。
↑
連續二天的清晨仍是以這樣的深橘微光開場。
↑
今天行程預計搭高山火車到Rotenboden,然後看看Riffelsee,最後步行到Riffelalp。雖說是清晨,小朋友們也已經準備去上學了,這邊滑板車可以熱門的很,當然,我也注意到他們背後讓我十足訝異的大書包了。
↑
九點不到,Gornergrat車站已經擠滿了亞洲觀光客,其實面對這樣的場景我也沒什麼好訝異的,比較吸引我的是這些日韓觀光客每人皆配戴著耳機,這樣一來,導遊宣佈事情或是導覽時就方便多了,這是不錯的點子。
↑
亞洲旅遊團的導遊老練的很,從全數團員皆靠右邊車窗坐以欣賞最佳景色可得到驗證。
↑
椅子是山裡頭最安靜的旅人,很多時候,它會不發一語地陪你看風景。
↑
每每看到重裝備的健行者,我總會不斷的思考:他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
↑
我一身輕裝就簡單多了,純粹是山裡來,山裡去。
↑
積雪仍未完全消融,它見證了四季變化,希望很多年後,它不會被用來驗證全球暖化。
↑
看過 Gore 拍得「不願面對的真相」( An Inconvenient Truth )這部紀錄片之後,關於冰河自然會多一分憐惜和關注。
↓影片
↑
我常期許自己要做個有故事的人,更多時候,我是看著相片在說故事。
↑
故事往往藏在你習以為常的路徑上,端看你想不想說它。
↑
溶化的湖水應該是夏天走過的痕跡。
↑
旅程的第十一天,我還是對於隨處可見的石塔有著百般不解。
↑
我知道我很幸運,可以在這樣的天空下看見馬特洪峰。
這是 Riffelsee,你該來看看這個美麗的角落。
↓影片
↑
事實上,湖邊聚集了很多遊客,我很巧妙的避開了他們,單車客是我唯一不避諱的人選。
↑
列車在山區不斷地來回往返,我相信下山時是情緒肯定是超載的。
↑
路險不險試了應該就會知道。而我也突然想到自己上課常和學生講得一段話:年輕時沒有錢、中年時沒有閒、老年時沒有勇氣,所以一直無法遠行。
我想我有的只不過是衝動。
↑
健行於狹小的山路上應該是件很孤獨的事,沒人可以說話,說了話也沒有人聽,唯有停下來拍攝別人的背影的時刻,才會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
路其實不難走,穩定的步伐反而是最難的堅持。
↑
就當我以為這條路就我這麼一個人的時候,對向竟然出現一對情侶騎著兩台登山車而來,這是
在湖邊我真的暗自發出「哇」聲之外,第一次,自己看的如此瞠目結舌。我蹲在羊腸般的山徑旁,把鏡頭拉長好呈現出那種屬於高山的單車魂,結果騎前面名叫
Wolfgang 的女孩經過我身邊之後停了下來,轉頭問我說:Do you want to take picture with my
mountain bike? 我都還沒答應,她就把她那頂有點小的安全帽摘下來戴到我頭上( 是的,我頭太大了
),然後按下快門,留下了一張我自己都覺得好笑的照片,當然,這樣奇妙的相遇讓我想問她可不可以讓我騎上她的 Scott
雙臂震車登山車爬一段險路都忘了,徒留遺憾….
↑
人們恣意踏出來的路徑環繞著湖面,我說這是馬特洪峰的美麗與哀愁。
↑
狗在前,人在後是我在山裡頭最常看到的景象。
↑
回程經過另一座小湖,湖面不大,卻足夠把馬特洪峰收納進去。
↑
我知道你現在應該看膩了馬特洪峰了,請繼續忍耐一天。
↑
每一條路徑都是旅程歸零的起點和終點。
↑
乳牛是Riffelalp的招牌,而且人見人愛!
↑
在這裡飛行傘有個好聽的別名:空中計程車。
↑
有人可以告訴我為什麼獨缺中文嗎?
- Oct 22 Sat 2011 12:55
瑞士單車旅行-Day12-2011.8.24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