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無米樂」這部紀錄片時已經很晚了─不僅時間經經快凌晨兩點,另一方面,我也拖了好久好久才有機會看這一部半年前同學們即讚不絕口的片子。
週五一個人的夜晚,理應租部西洋院線片,轉開我的音響好好在家欣賞,但我卻有點不合常理地挑了這部節奏很慢的影片。
紀錄片一向都是這個調調的吧,我想。
從來,說故事的人本來就很溫吞吞地,妳不能乞求片中有三百六十五度的特效定格鏡頭,當然,也不會出現太多妳分不清楚真假的電腦動畫,只有隨著農民曆氣節推移的鏡頭,緩緩地橫過我兒時記憶的阡陌─有宛如戰車衝向整片敵軍割稻機、頭頂著菱角似的水牛、米粒滾動如流沙的碾米機…還有那片曬穀場,夜晚,大人們總是用我熟悉的語言講著我聽不懂的故事。多年過後,無米樂卻用我陌生的語言,走訪我熟悉的故事場景。
大部分看過該片的人應該會對片中的崑濱伯夫婦有很深的印象,但除了那些詼諧的橋段,我卻有另一層感受,而且我很確定那種感動不是一時的,畢竟,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是如此強烈地和自己的過往記憶連結著,重疊的每一片段我都沒忘記,甚至,我想起更多,更多…
說真的,我已經忘記什麼時候我們家已經不再種稻米了,只是,每次走過那條已改種滿檳榔的田埂,我都會想起那些年少歲月裡的午後雷陣雨、福壽螺、鋤頭、鐮刀、汗水…
週五一個人的夜晚,理應租部西洋院線片,轉開我的音響好好在家欣賞,但我卻有點不合常理地挑了這部節奏很慢的影片。
紀錄片一向都是這個調調的吧,我想。
從來,說故事的人本來就很溫吞吞地,妳不能乞求片中有三百六十五度的特效定格鏡頭,當然,也不會出現太多妳分不清楚真假的電腦動畫,只有隨著農民曆氣節推移的鏡頭,緩緩地橫過我兒時記憶的阡陌─有宛如戰車衝向整片敵軍割稻機、頭頂著菱角似的水牛、米粒滾動如流沙的碾米機…還有那片曬穀場,夜晚,大人們總是用我熟悉的語言講著我聽不懂的故事。多年過後,無米樂卻用我陌生的語言,走訪我熟悉的故事場景。
大部分看過該片的人應該會對片中的崑濱伯夫婦有很深的印象,但除了那些詼諧的橋段,我卻有另一層感受,而且我很確定那種感動不是一時的,畢竟,影片中的每一個場景是如此強烈地和自己的過往記憶連結著,重疊的每一片段我都沒忘記,甚至,我想起更多,更多…
說真的,我已經忘記什麼時候我們家已經不再種稻米了,只是,每次走過那條已改種滿檳榔的田埂,我都會想起那些年少歲月裡的午後雷陣雨、福壽螺、鋤頭、鐮刀、汗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