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好處其實一直被很多人放大著,使得沒去過遠方這件事似乎成了一種罪惡。
以前我也覺得出了一趟遠門肯定會讓我改變或是增長什麼,後來,我才發現世界無窮無盡,絕對不是「此生必遊一百個景點」這樣的說詞可以滿足的,到後來,每一段旅行成了下一段旅程的比較點,看看南半球的天空是不是比北半球的更藍,或者,探究歐陸的山與湖是否比島國來的更加純粹等等。
為了隔天騎單車東進南橫公路的行程,我獨自提前來到了台東,很諷刺的,關於要去哪裡我並沒有概念,然後瀏覽到了一篇名為「想念台東—藍色都蘭奏鳴曲」的網誌,看起來挺浪漫的,然後就出發了。
應該是我的記憶力還不至於衰退過快,一進到都蘭山步道,那些曾經在紐西蘭南島健行的時光旋即被翻箱倒櫃出來,我比較了又比較,才發現沒有哪一個地方比較好,只是我比較喜歡這種地方罷了。
↑南迴公路有一大段目前都在進行拓寬工程,那些海天一色的潔淨畫面暫時看不到了,待道路拓寬後,不知道又是哪一種風景?
↑沿路,我不斷重覆聽The Chainsmoker的 Roses 這首歌,它是一首會讓人想去旅行或是讓遠行變得更快樂的一種節奏。
↑都蘭山步道的路口其實不太顯眼,以至於我錯過後又繞了回來。抵達此地已經約莫中午了,海風吹的方向和路標的指向連成一氣,往上開肯定錯不了。
↑途中的風景隨著海拔的提升更顯得立體,原本想要用單車騎到都蘭山步道入口,眼前幾近瘋狂的坡度讓我騎一半就放棄了(約莫是5公里上升500多公尺),加上明天還有南橫公路在等著,於是改開車到步道入口。
↑現在的我已經有點學會如何輕易放棄了,雖然說這樣的習慣並不是很好,但是有捨有得,柴油車馬力在陡坡上全開時,我如是想。
↑步道入口設有一高台,登了高當然望的遠,甚至可以瞥見南迴公路的些許輪廓。
↑高台上並沒有其他人,人都往山裡去或是正在下山途中,要拍攝全景似乎也沒干擾了。
↑由於隔天還有單車東進南迴公路的行程,我預計走到0.9公里處的休息點,登山杖、背包、水壺都沒帶,一對剛下山的夫婦幫我拍了這張照片,知道我要輕裝上山直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我笑說我只是來散步一小段的,別訝異。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條普通的步道罷了,然後,我發現這些維護良好的木棧道融入到林相的寧靜畫面開始打發了我的偏見。
↑就是這裡讓我想起在 2007 年前 往Fox 冰河途中的那段雨中健行時光,當時的我寫下這段話:「鏡頭不斷地淋雨,擦乾了旋即又濕了,索性就讓它自由吧,這樣的放縱帶回來的不只有林道中的深邃,還有那點點的六角形光斑。」
今天沒有雨,風景卻很紐西蘭。
↑2007 年前往紐西蘭Fox 冰河健行途中。
↑盤根錯節讓這裡看起來不至於像古墓,但是用這樣的角度拍攝,我想我應該是個奇兵。
↑這條步道之所以會這麼美,我想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這些小木橋,時而出現在轉彎處,時而出現在來時路。
↑以往每周騎單車往北大武的路上,只要看到轉紅的楓樹就會驚喜不已,在這裡,俯拾皆是,驚嘆不止。
↑別有洞天大概就是這副模樣吧。
↑我只走到一公里處就返回了,那不知步道的深處會是怎麼樣的景色。大概也是在那時候吧,我告訴自己一定會再來一次,完整的把它走完並好好記錄它。
↑就在下山的時候,我的慢跑鞋不小心踢到一顆石頭,然後就開口笑了,我看要是那些登山客看到我這麼不專業的穿著,應該也會竊笑吧。
唉,真是見笑了。
↑有「時間」當然要和都蘭山步道合照。
↑下山的時候,居高臨下又是另一番風景,山和海相連幾乎就是後山印象的標準配備。
↑來到台東,當然要拜訪上回結識的「蘿斯瑪莉民宿」老闆兼好朋友G,熟悉的下榻空間,依舊聊不完的話題。
↑本來預計到台東大學和 G 一起打網球,沒想到網球場因為105年全運會在整修,於是改當觀光客來巡禮一番,對於國立大學的資源,我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以球會友是一種再簡單不過的敘舊方式,不需要言語,只須聽球在風中劃過的聲音,它讓我想到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這首歌。
第一天的行程也在歲末晚風中結束,期待明天的東進南橫之行。
- Dec 30 Wed 2015 20:49
比較 ─ 記台東都蘭山步道印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