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歲末總會來到朋友位在雲林古坑的老別墅度假,二十年的老墅了,四週的老樹肯定也是少不了,儘管老屋平日無人居住,偌大的空間下,生氣還是挺蓬勃的。
在這半山腰可看雲又看山的地方,大夥多半時間都是呈現一種慵懶的狀態,無所事事,事事皆無,把渡假這件事回歸到最原始的模樣,沒有人潮和車陣,要睡就躺個天荒地老,想吃就飽食终日,欲活動筋骨就把附近陡升的健行步道繞幾回。我也把單車也帶去度假,彷彿非要騎個幾座山或是幾條線道才不至於空虛,待空腹之際,又回到老別墅覓食,而後坐在院前草坪眺望整個古坑地區,把剛剛縣道 149 線接 149 甲線的美麗風景再回想一次。
↑其實我也沒預期會看到什麼風景,只知道古坑清晨的雲海很有戲,今天運氣不錯,讓我遇見在轉角海。
↑應該是眼前的大景可遇不可求,讓人們下意識就想要稱它「天空之城」還是「雲頂山莊」。
↑今天的路線從 149 線往 149 甲線,沒做什麼功課,拎了公路車就隨性的就出發了。
↑這些層層堆疊的頗富禪意的雲霧不時讓我停下來用手機拍照,也打亂了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看到這條溪谷時,我第一個想到電影「星光雲寂」( Clouds of Sils Maria )中出現的著名雲霧 Malojasnaggle (馬洛野之蛇)
↑瑞士Sils Maria 的 Malojasnaggle (馬洛野之蛇)
↑149 甲線往草嶺路段幾乎沒有人車了,以至於看到樟湖吊橋旁的清水溪絕美的溪谷時,有一種發現新大陸的竊喜和癡想。
↑樟湖吊橋就像個孤單老人,但是它看的世面可廣了,不管是地震還是風災。相對的,我擁有的「時間」還不足以和它比擬,只能遙望相對,給你敬個禮。
↑樟湖吊橋應該已經不會再修復了,不知道下次來的時候,芒草會不會長過我的身高?
↑昔日的風貌,圖片取自網路,連結在這裡。
↑吊橋上有一老舊流籠,因為一旁的便道已經修復,流籠的地位頓是顯得尷尬,說不定雨季來時,人們又會記得它,然後再一次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溪谷旁有一片貝殼化石區,有扇貝、海扇蛤錦、星善蛤、錐螺、黃玉螺等化石,估計約存在於三百五十至五百萬年間,名不一定留於青史,也可以化成石。
↑若能用單眼相機B快門來記錄肯定會更美,只可惜我只有手機可拍攝。
↑繼續往上的路況已經不適合公路車了,加上路不通,只能以這裡當做此行終點,待下次帶登山車來繼續探路。
↑此區落石不少,通過時請注意安全。
↑我總愛橫拍一張,直拍再一張,這是「十字關」的概念嗎?XD
↑下午則帶長輩們到附近的「樟湖生態國民中小學」走走,沒想到校園這麼熱門,頻頻聽到一旁的遊客們說「哇...學校好像民宿」、「在這裏讀書一定很幸福」,當下,我並不這麼認為。
或許當我們身在其中的時候,又是另外一種感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