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還很長滴啦,可以騎到你騎不動為止。」說話的是一位開著得利卡貨車的原住民,也是我此行唯一遇到的一輛工程車、一個人。
那時候我停在 19K 處,正看著遠山被漸層的雲霧圍繞著而出神,而我也知道眼前的裡冷溪林道至少可以騎到 50K 處,只是突然在這條偏向冷門的林道還能遇到人,不聊聊山裡的二三事也太孤寂了。
裡冷溪林道是 10 月 1 日山林解放後自己獨自造訪的第一條林道,山裡頭其實不冷,約莫 18 至 20 度之間,但是那長距離又鬆動的碎石子路面讓人心跳爆表,熱血不已,每個轉彎都叫人想放棄,最後,我只能停在 21K 處,投降。
↑若說有一個地名可以代表深山的意象,那「裡冷」應該最有情感的地名之一了,以往來谷關時,瞥見裡冷這地名好多次了,卻未曾進來這座海拔不到 1000 公尺的小小山裡部落。
↑山林解放後,沉寂已久的登山車也開始蠢蠢欲動,畢竟有時假期得來不易,若還要提前申請入山證或是什麼證的,騁馳山林的欲望往往都是浮現一分鐘,然後躺在心裡一個月、甚至一年。
裡冷林道長 52 公里,倒也不是任性地當天就可以來回完成的,這也讓我明白為何先前有車友選擇電動登山車一日騎完全程。
↑4+2 來到林道 6 公里處,目測左右兩側的空間放四輛休旅車沒問題,不會擋到上山公務車或是疏林工程車輛。
↑真正的管制哨其實應該算是在 6.5.K 處吧,有一簡易巡山崗哨,今天的鐵門是全開的,猜測是有工程車上山,建議汽車最遠就是開到這就好,否則回程門被鎖起來回程可能就遙遙無期了…
↑非假日一人包場的機會大增,場子包了,要怎麼倒數 10 秒自拍可就自在多了,這也是獨騎的好處之一,全然的自由。
↑前面 6K-18K 路程中,將近八成都是這樣滿佈鬆動大小石塊的路面,一方面你要維持速度才不會下馬,另一方面,也要付出多餘的體力去控制方向。
第一次遇到路面狀況比坡度還難搞的林道,真得騎到令我懷疑人生,然後知道為什麼之前的車友都要騎電動登山車才能完成當天往返 50K 處了。
↑可能是看過更美的林道,前半段的林相沒有太多令我驚豔之處。
↑途中遇到這滿佈尖刺的果實散落一地,尖刺的硬度大概跟大頭針不相上下,下坡很刻意避開這些果實以免爆胎,但是回到家隔天發現輪胎破洞沒氣的兇手就是這果實的尖刺
↑途經一些堆放疏林木材的角落,當我努力想著該怎麼用手機去構圖拍攝的時候,當下才覺得這林道挺好玩的。
↑陽光穿過這些柳杉時,就算樹齡還年輕,但是這樣的光影可說是很老成了。
↑霾線比人的視線還高。
↑少了霾線,終於還給遠山一個清白。
↑21K當中,唯一遇見的一棵楓樹,你要不注意到它的嬌美都很難。
↑此行的第二道鐵門,原本的鐵門壞了,改拉上鐵鍊並上鎖。
↑偶爾也會有佳作出現。
↑過 18K 後不久的展望點應該可以說是 21K 前最美的角落了,午餐就是麵包佐雲海。
↑這對雙胞胎叫什麼名字呢?
↑由於當日需返回南部,加上接送小孩的時間壓力,能騎到 21K 已經是很大的福份了,雖說山永遠都在,但,人總是會老啊。
「下次再來挑戰吧」其實是說給別人聽的,心裏早已在盤算山林解放後的81條林道名單中,下一條該去探騎哪裡了。
↑仔細看,這門很妙,遠看門是上鎖的,近看…..
↑騎單避震登山車下坡真的很跳、很震、很抖…..
這路面跟速度簡直是來治療背痛或是坐骨神經痛的….
↑附上今日騎乘的紀錄資訊。
▲▲▲延伸閱讀:2007-2019 單車林道與山林秘境整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