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驚蟄之前的黃昏,我和同行的B頂者一度低溫在海拔 3150 公尺合歡東峰山腳下的「松雪樓」餐廳蓄勢待發,傍晚 5 點整,等在前面的是熱騰騰的自助式飯菜,說不上豐盛,暖個脾胃絕對足夠。
用餐的同時,我細細觀察了周遭的人群,有衣著休閒並談笑風生的,也有身穿登山服飾但默默用餐的,更多的是放慢一切動作的中老年人…
我知道等等用完餐我和B就要走回滑雪山莊就寢,等待凌晨兩點半的奇萊主山單攻,我不禁想著:眼前這些男男女女明天要去哪呢?小奇萊?合歡群峰?百岳攀登?還是只是入住松雪樓一晚?
也許,松雪樓把浪漫留給了旅人,滑雪山壯把不安給了登山者,在那個空間裡,每個人對山居歲月頓時有了不同的想像。
▲先來看看此精彩的影音記錄。
▲晚間七點半入睡,凌晨兩點起床,滑雪山莊大通鋪不同的山友有著不同的作息時間,讓我跟B的生理時鐘更亂了。
走出室外,開啟頭燈,看見滿天星斗,想到登頂的大景是可預期的之後,眼皮似乎不再這麼沉重了。
▲單攻百岳超過十座之後,發現自己最愛的時候就是天空未開,山嵐圍繞之際,那是可以關掉頭燈好好感受清晨的亮光的時刻。
▲晨光斜射在武嶺前的天堂路,讓我想起騎單車挑戰武嶺時痛並快樂著的時光,當下,我們眼前的坡度也直指天堂,冷空氣和高海拔卻像在地獄呼吸著。
▲抵達三叉路後,狂風與低溫不斷地和遠方壯闊的雲海爭相吸引我們的注意,心裡的咒念和眼前的讚嘆不相上下。
▲若說有什麼地方可以讓自己瞻前顧後而不慌亂的話,應該就是往奇萊主山的路上了,之前單攻過的奇萊北峰就在後頭,眼前金黃色大草原搭配峻奇的山形肯定是登山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畫面。
「這就是我想像中的百岳!」來自香港的B在我身後發出讚嘆。
▲山的崇高偉大都是我們給予的讚詞,眼前渺小的人影更驗證了這一切。
▲突然想起2019年在馬特洪峰五湖健行的時光。
▲卡羅樓山這個角度肯頂是此行最精采的地方之一,雖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但是在這3000公尺高山上,目睹被群山圍繞的雲海,要說有精靈我都相信。
▲經過約七小時後(含休息與拍照),終於登頂,山頂只有我倆獨享360度無遮蔽大景,僅27座百岳經驗的我,只能暫時把這片景致先列為目前為主最令自己感動的畫面。
▲回程又是另一個不同的視野,儘管回程長路漫漫,登頂之所以療癒應該是讓人可以回味─回程的路上細細回想品味。
▲隨記石門山與松雪樓。
▲終於把奇萊主北、南峰都走過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