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不多也不少,雖然球友就佔了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數,但這樣的數目大抵讓我對於那些自己曾待過的城市感覺比較像是故鄉而不是異鄉。朋友當中愛講電話的其實很少,愛講電話的話許也不會選擇打給我,可能因為我老是被他們抱怨我很快就掛電話的習慣─連bye bye他們都接收不到。
或許我真的不是這麼愛講電話,但我卻發現其實這事出有因。
打電話來的朋友大概可分成三種:第一種是「愛Ka型」。這類型的朋友以已婚女性和上班族為主,一首歌與一首歌中間都會有一至三秒的空白,這種朋友卻總會在我要講另一個話題的第一個字的時候在第一時間把我的話給搶過去,或許他們過度焦慮「冷場」這檔子事了,於是顯得過於言不及義,我渴望結束對話的時刻也只能任其轟炸─萬分無奈地;第二種是「精打細算型」。學生或是同學是這類的大宗。「我到你家樓下了」,這種比搶答速度還快的對話其實不用太在意對方講了什麼,所以我都把諸如「到了」這類的來電對話當作門鈴作響看待。當然,還有那種不回電話的,我的耐心其實非常有限,久了,我只好對那種朋友按下我心裡頭右鍵中的「刪除」選項。第三種是「哈拉型」。我偏愛接這種電話,在這個忙亂的時代,會有兩個人在某個時空停下來,同時「真心」傾聽、回應與分享生活中的一切,夫復何求!很諷刺的,「在這個忙亂的時代」這類電話卻也是最少。
我仔細想想,或許我也會被我的朋友歸成某一類(惡性還是良性循環?),總之,我發現我是很喜歡講電話。
後來,我常想起我以前是怎麼和妳對話的─妳總是冷冷的(因為妳有妳的堅持)、妳大半沉默居多(因為妳有妳的矜持),即使如此,我還是期待手機螢幕上顯示妳的英文名字,我從沒去計較過通話的長短與內容,畢竟妳從電話簿尋找我的名字到按下撥出鍵所需面對的勇氣與掙扎一如妳不敢在這段關係中作抉擇一樣,我私底下把妳的行動徹徹底底合理化,好讓我能心安理得地在這種關係中安然無恙。故事的最後,妳我都全身而退,於是,我們也漸漸失聯了,只剩下明日報裡一篇篇不能和妳對話下的獨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uthern779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